7月11日,我旗召开诚信建设工程新闻发布会。旗诚信建设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各专项组负责同志解答媒体记者有关问题。
李婧(旗司法局副局长):自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旗上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以政务诚信为引领、以商务诚信为抓手、以社会诚信为基石、以司法公信为底线,大力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
政务诚信方面。聚焦依法行政,采取下大力气推进债务化解、聚焦重点领域失信行为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排查行动、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政务公开将“双公示”拓展至“十公示”、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由“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落实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等多举措,有力促进政务诚信水平持续提升。上半年,我旗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1.64亿元,清偿中小企业账款24笔共285.69万元,受理并办结“12345”政务热线工单790件,“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各类涉企信息2696条,“正镶白旗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文件3件、政策5条、信息1438条、领导信箱收集并答复意见建议13条,开展干部诚信建设教育培训2期、各党委(党组)组织学习30次,编制公布548项政务服务“免证办”事项清单、梳理电子证照57类、汇聚各类出证系统并形成有效电子证照数据82193条、签章率100%,承接入库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23项。
商务诚信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信易+”应用场景工作,鼓励失信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落实《锡林郭勒盟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任务分工》以及守信激励清单目录等政策制定的信用奖惩措施,为诚实守信市场主体提供多方面便利。上半年,我旗“信易贷”注册企业98家、金融机构入驻2家、发布金融产品3个、融资需求金额1.28亿元、成功授信57笔、授信成功率87.69%、授信金额1.095亿元、位列全盟第三,申报成功诚信示范企业4家、诚信达标企业182家、商业协会2家、签订倡议书50份,累计信用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3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家、个体工商户169户,信用修复线上办结率为100%。对6名失信被执行人、1家企业屏蔽失信措施(完成信用修复),对9名被执行人撤销了限制高消费措施。
社会诚信方面。把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将弘扬守信践诺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以“一约四会”和乡村治理积分制为有力抓手,引导农牧民群众讲诚信、重承诺,树立诚信新风尚。开展各类诚信社会宣传活动17场次、绘制诚信故事宣传文化墙10余面、制作诚信建设宣传视频6部、悬挂刊播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30余处,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宣传品共计5000余份,融媒体中心开设《诚信立形象 实干开新局》专栏,累计发布相关信息130余条次。对虚报冒领资金、教育学术不端等失信突出问题进行起底整治,建立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对失信主体及个人依法依规采取重点监管、限制高消费、限制贷款、限制招标投标等惩戒措施,上半年,我旗通过互联网平台公示涉企信息666条、失信典型案例曝光3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1人。
司法公信方面。恪守正义底线,从严整治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等线索开展起底排查,依法依规甄别和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有力论断,开通涉企案件服务窗口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成立全盟首个“公安+法院”执行联动工作室,构建执行警务协作新格局。上半年我旗裁判文书上网105件、发布限制消费令22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人次,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2件、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18件、纠正审理违法意见书2件。
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探索推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由“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工作情况?
高鹏程(旗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工作安排,组织各苏木镇、各部门对高频诉求进行梳理,进行预研判,做到早发现,第一时间提醒相关部门超前部署解决,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同时,结合我旗实际,针对补贴发放、水暖服务、物业管理、道路雪阻、欠薪讨薪等5个领域的高频诉求,提出系统化体系化解决的举措办法,力争2024年9月底前推动解决一批疑难问题。截至目前,接收补贴发放、水暖服务、物业管理、道路雪阻和欠薪讨薪5个领域工单217件,其中,补贴发放46件、水暖服务78件、物业管理27件、道路雪阻8件、欠薪讨薪58件,均已办结,解决率、满意率、办结率100%。
记者提问: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如何?
高鹏程(旗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聚焦“政府部门不兑现承诺、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政府失信行为,“商业欺诈、合同违约”等商务领域失信问题,“虚报冒领资金、教育科研学术不端”等社会领域失信问题,以及影响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在全旗范围内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排查行动,排查合同79件、框架协议7件、项目1件,未发现问题。同时,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检查6次,涉及企业18家、农民工400人次,办理欠薪案件45起,为135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53万元,办结率100%。
记者提问:我旗在守信激励措施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左雪娇(旗发改委副主任):
一是优化诚信典型选树,树立守信良好形象。我旗近年来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诚信典型企业选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我旗已经成功申报诚信典型企业183家、诚信示范企业4家,不断实现守信受益、信用有价。
二是畅通信用融资渠道,便捷中小微企业。为了切实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旗着力推动了“信易贷平台”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授信57笔,涉及13个行业,授信金额1.1亿元,位居全盟第3位。
三是协同多部门配合,实现守信激励新突破。我旗开展了“信易+税务”“信易+政务服务”等工作,为诚信的市场主体提供“优先办、快速办、简手续、降成本”等方面的守信激励措施。
记者提问:我旗是怎样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的?
左雪娇(旗发改委副主任):
一是优化工作流程,信用修复“网上办”。我旗不仅通过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信用修复窗口”来服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还实施了全程网办修复,市场主体在信用中国(内蒙古)网站中在线提交申请材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修复。
二是强化源头防范,宣传引导主动修复。我旗建立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的“两书同达”制度,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宣传活动,结合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分级分类监管等深入指导,提高了企业诚信守法的意识。
三是加强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自主修复。我旗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推进各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沟通效率,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和限制相关失信行为,倒逼企业自主申请修复。
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弘扬守信践诺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新举措?
刘娜(旗委宣传部副部长):正镶白旗开展诚信建设工程以来,以乡村治理积分制为抓手,以“文明团结超市”为载体,创新“积分+诚信”新机制,以诚信建设带动文明乡风。结合“积分制”,将乡村治理事务中的诚信行为转化为数量化积分指标,通过“文明团结超市”以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对诚实守信行为进行物质奖励,实现文明有“价”,德者有“得”。各嘎查村“文明团结超市”在积分兑换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均保证商品进货来源明确,积分兑换商品过程公开透明,让广大农牧民既方便又放心。按照“共性化积分,个性化管理”的原则,通过“乡村治理风尚榜”以展示积分事项的形式,对诚实守信行为进行精神鼓励,使农牧户逐步实现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记者提问:对严重失信行为有哪些惩戒措施?如何修复信用?
刘娜(旗委宣传部副部长):
一是对个人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依法依规实施限制出境和各类高消费行为等惩戒措施。目前,全旗1023家存续企业按信用风险分为信用风险低750家、信用风险一般123家、信用风险较高37家、信用风险高27家。旗人民法院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依法将21个自然人、2家企业法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10个自然人、5家企业法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二是对严重失信主体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便于市场识别失信行为。我旗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各类企业共计99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72家,目前27家企业标记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各类企业118家,全部严违企业名单和异常名录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部向社会公示。
按时修复经营主体失信行为,建立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失信主体及时、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共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3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家、个体工商户169户,信用修复线上办结率为100%。截至目前,旗人民法院已经对6名失信被执行人、1家企业屏蔽失信措施,对9名被执行人撤销了限制高消费措施。
记者提问:司法公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政法系统采取了哪些举措?
邵淑萍(旗政法委副书记):
一是在全盟率先建立了“公安+法院”执行联动机制,实现了公安与法院的资源整合、平台共享,使法院在开展执行工作中可以借助公安部门的各类侦查资源“查人找物”,着力破解法院执行部门“人难找、财产难执行”问题。有效发挥了部门联动在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手段聚合上同向发力、各展所长的优势,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共享难、查人找物难、联动布控难问题,有力推动了执行工作整体提质增效。该机制建立以来,通过公安协助成功控制1名失去联系的被执行人,查询到6名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线索。
二是旗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蒙马奔腾2024--执信攻坚”执行专项行动,从涉企案件、涉民生案件、涉金融案件入手,全面摸底排查执行线索,依法灵活运用纳入失信、限高、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与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展开“正面交锋”,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确保生效裁判执行到位,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旗人民法院拘传10名被执行人,执结案件65件,执行到位标的1900余万元,累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22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人次,为修复个人信用解除限制高消费8人次,屏蔽失信被执行人6人次。
记者提问:司法公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政法各单位为推动司法服务便利化、透明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邵淑萍(旗政法委副书记):
一是常态化开展“开放日”“接待日”活动。旗人民法院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征求各方面意见。今年以来,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3人次,电话联系征求意见2人次。采取“走出去”送法进校园和“请进来”法治开放日等形式,联合旗妇联开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2场。旗人民检察院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开展“法治守护半边天、携手建功新时代”“检教同行、共护成长”等检察开放日活动2场,加强公开听证、公开答复、公开宣告,举办公开听证会5次。旗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工商联、金融办等相关部门与辖区的7家企业代表召开警企座谈会。司法局每周四为固定群众接待日,安排带班领导全天进行接待。
二是政法各单位均开通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旗人民法院对涉企案件做好“绿色直通车”标记,加快涉企案件办理进度,推动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受理涉企案件270件,结案147件。旗人民检察院会同旗工商联制定了10余项服务民企发展的机制、制度、措施,并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民企绿色通道、旗矛盾调处中心控告申诉室和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系点,多层面搭建检察机关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服务保障工作落地见效。旗公安局在经侦大队设立涉企案件接报案中心,使用案件快速办理,为企业提供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更好的、更快的办理涉企案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旗司法局共接待企业咨询4次、提供劳务合同文书模板2次。
三是依托“法律六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企业征集企业司法需求,开展“法治体检”等惠企服务。今年以来,政法各单位共开展相关活动64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提供各类法律意见60余条;深入涉及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畜牧业饲草料、水厂、热力等7家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发放“企业问需”调查问卷40余份,梳理意见建议20余条,均及时办理和答复。旗公安局选派6名公职律师下沉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