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4 10:25 文章来源:正镶白旗统计局
一、“减羊增牛”战略发展现状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规模养殖不断扩大。2018年,坚持“减羊增牛”政策,以培育和发展优质良种肉牛、察哈尔羊为抓手,推动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预计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49.58万头只,其中:牛10.98万头,同比增长0.3%;羊37.8万只,同比减少2.1%。充分发挥中央现代农业项目、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精准扶贫贷款等资金扶持作用,有效促使畜牧结构 合理化。
(二)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坚定不移走“减羊增牛”和“优经扩饲”发展路径,推进传统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型升级。2017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1万亩,其中播种粮饲兼用作物1.1万亩、饲草饲料3.25万亩,饲草料产量8.13万吨。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方面坚持“优经扩饲”和“特色种植”政策,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进一步优化农区种养业结构。国家统计局大力支持正镶白旗的扶贫事业,在星耀镇南沟村壮大养牛业。投入扶贫资金集中开发水浇地2处478亩,其中120亩种植了青贮玉米。目前,玉米长势喜人,预计总产可达120万斤。直接收益10万多元。实现产业增收致富。
(三)强化科技推广应用,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优质良种肉牛、培育优质后备母牛,建设旗级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培育发展规模化育肥基地、养殖合作社和养殖示范户,培训新型养牛职业牧民300人以上,牧业年度优质良种肉牛达到6万头。按照‘减羊、增牛、提比重’的思路调整畜牧业。出台《正镶白旗发展西门塔尔牛管理办法(试行)》,对养殖西门塔尔牛专业户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同时还对引进良种牛羊的农牧民给予了贷款支持,逐年扩大西门塔尔牛养殖规模。全旗着力发展优质良种肉牛规模化养殖,打造 2000 头以上规模繁育基地1处、扶持发展300头以上规模专业合作社3个、50头以上规模现代家庭牧场 100 户、认定西门塔尔牛核心群 4处。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了学习培训。多次组织苏木镇、农牧业局、育肥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从事肉牛肉羊育肥业的农牧户,外出考察学习。主导牧民改良和引进新品种。学习黄牛冷配等各项技术,提前出栏、提前售卖小牛。不仅降了成本,更利于保护草场。曾经沙漠化严重的地方如今实现“绿”与“富”的双赢。
(四)狠抓畜牧业项目建设,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育肥棚圈、储草棚、青贮窖等设施建设,许多牧民自家草场建起了高产饲草料基地种植青贮玉米。青贮入窖发酵后喂牛吃,膘情特别好。重点扶持育肥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发展壮大,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民开展养牛的积极性,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农牧民收入平稳增长。以肉奶牛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占农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在扭转发展恶循环上调结构,在“减羊增牛”中去库存。正镶白旗积极强化与北京月盛斋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额尔敦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三家畜牧业龙头的联系,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额尔敦羊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主要采取“企业+嘎查村组织+贫困户”“企业+牧户+基地”等利益联结模式,吸纳就业,带动增收。许多农牧民还经营家庭牧场开展生态旅游和奶制品、牛肉加工,生产的肉奶制品是家庭牧场生态旅游主打的招牌。不少农牧民还盯上了“互联网+”的模式。宝力根陶海畜牧业合作社的13户牧户,利用15万元的贷款购买了15头牛,开始制作、销售纯天然牛肉干。现如今宝力根陶海畜牧业合作社年均销售20余头牛、80余只羊,1000余斤牛肉干。拥有干肉晾晒间、冷库、厨房、储肉间、监控室及30余万元的周转资金。今年上半年,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13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12元,同比增长10.5%。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牧民自筹能力低,政府扶持资金有限。我旗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农牧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后,农牧民引进良种畜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农牧民引进良种畜时,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对良种畜的引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畜牧业全产业链尚未建立。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少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装备差。名、优、特、新产品数量少,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带动能力有限。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肉牛羊产业的发展壮大。技术人才不足,制约了肉牛羊规模化生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三是“散、小、弱”问题客观存在。我旗育肥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较多,但规模有限。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合作、联合的较少,大多局限在苏木镇、嘎查村范围内,带动能力较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四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信贷融资难,部分养殖大户和散养农户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制约了养殖规模的扩张;科技创新资金少,产业开发资金短缺,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
五是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还不能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按照锡盟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的决定》和《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安排部署,到2020年,全盟优质良种肉牛存栏达到300万头以上,育肥出栏精深加工规模达到100万头以上。打造国家生态高端畜产品之都,成为引领未来中国牛羊肉产业的风向标。以此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正镶白旗优质良种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暂行)》(白政发〔2017〕44号)精神,加快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提质增效,推动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二是推行适度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机制创新,适度规模,突出效益”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项目补贴、龙头带动、大户联建、农牧合组织创办等多种途径,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区,努力转化饲养方式。养殖有盈利 ,养殖效益好 。不仅要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也要实现家园草原最大化修复。
三是发展健全畜牧业生产全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健全“公司+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抓好“养、加、销”三个环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农畜产品销售市场。
四是增加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增加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畜牧企业发展,整合现代农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对畜牧企业进行扶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畜牧企业发展,增加信贷投放规模。
五是做大做强肉食品加工企业。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完善肉牛产业链,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引进一批跨地区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地+农牧民”的产业化体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主办单位:正镶白旗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 :1525290001
电话:0479-652153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