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诚信建设工程开展以来,我旗高度重视,将诚信建设工程作为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六个工程”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盟委关于诚信建设工程工作要求,全面统筹,强力推进,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在诚信建设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党政机关带头说话算数
政务诚信作为诚信建设中的重要板块,事关政府公信力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意义十分重大,正镶白旗各党政机关带头说话算数,答应百姓的事坚决做到。
(一)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归集行政执法事项3096项,动态调整公布不予处罚事项清单158项、从轻(减轻)处罚事项清单29项,从重处罚53项,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具有锡盟特色10个“一件事”,认领新入库事项23项,累计产生办件4012个,有效改善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的问题,提高了政务服务办事效率。
(三)探索推行“未诉先办”。印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未诉先办”实施方案》,围绕各类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高频热点诉求,从解决“未诉性”“可能性”“重复性”等问题入手,推出补贴发放、水暖服务、物业管理、道路雪阻、欠薪讨薪城等五个领域的“未诉先办”模式,加快推动12345热线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跨越。
(四)积极履行生效判决。积极主动化解涉府案件,推动府院联动高效运行,成立涉府案件专项推进组,采取有效措施,倒排工期,目前7件涉府案件已全部办结,成功攻克化解一批历史遗留与疑难复杂案件。
(五)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工信及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利用12345热线、政府信箱、“蒙企通”平台等多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及时办理举报投诉,目前未发现问题线索。
二、诚信招牌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商务诚信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也是提升政府职能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正镶白旗进一步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全面掌握各类主体的信用情况,让守信者、失信者的行为都有据可查,可管可用。
(一)掌握主体信用情况。根据归集到的各类信息,形成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完善信用承诺制,加快推进信用承诺在各领域的应用,将市场主体承诺事项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并将承诺履约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对15个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
(二)加强信用修复工作。建立信用修复工作流程,持续减少失信主体存量,控制失信主体增量。2024年以来,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0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9户、个体工商户308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户,信用修复线上办结率为100%。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制度,办理“两书同送”35件,修复行政处罚9件。
(三)积极推进“信易+”。截至目前,我旗企业注册“信易贷平台”981家,超额完成任务目标。融资需求金额2.2亿元,成功授信66笔,涉及行业18个,授信金额1.18亿,全盟排名第4位。“信易+政府采购”和“信易+招投标”将信用融入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的各个环节,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四)推进诚信企业建设。申报成功诚信示范企业4家,诚信达标企业182家。成立商业协会2家,为正镶白旗地方特色奶制品协会和正镶白旗总商会,协会会员50人已签订承诺书,相关信息已在信用锡林郭勒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公示,并督促负责人制定本协会的《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公约》。
(五)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十余个领域,通过信用档案对经营主体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开展信用奖惩,例如针对信用良好的A级纳税人减少检查的频次,并在重点行业领域落实信用评价制度。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和常规检查等监督管理检查,推动信用监管精准化。
三、社会诚信推进文明新风尚
社会诚信建设关系到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是诚信建设的重要一环,正镶白旗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手段,加强诚信建设宣传和失信行为曝光,使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加强正面典型宣传。结合“榜样就在身边”主题宣传活动,在公共广场、政务服务中心、社区小区等人群密集场所,制作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传栏30余处,录制《新时代好少年讲诚信故事》视频3期,拍摄、制作诚信建设宣传视频6部,绘制诚信故事宣传文化墙10余面,不断加深群众对诚信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加强反面典型曝光。持续加大失信行为曝光力度,2024年以来,依法将48个自然人、3家企业法人拉入失信人员名单,对66个自然人、7家企业法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在旗内主流媒体进行失信典型案例曝光5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人,旗人民法院发布失信典型案例13篇,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加强诚信建设氛围。将诚信文化纳入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场次,已在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诚信进校园”活动30场次,组织未成年人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2批次,学生达300余人次。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诚信建设相关信息100余条。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悬挂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30余处。
(四)创新管理机制手段。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已将诚实守信纳入积分管理细则,将乡村治理事务中的诚信行为转化为数量化积分指标,利用积分兑换,通过“文明团结超市”以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对诚实守信行为进行物质奖励,通过“乡村治理风尚榜”,以展示积分事项的形式,对诚实守信行为进行精神鼓励,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政策激励推动诚信建设,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司法公信守好诚信底线
在司法公信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正镶白旗各司法机关协同发力、多管齐下,守好诚信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深化司法公开。2024年以来,陆续公布裁判文书1127件、案件程序性信息59条、执法案件252起,接处警巡查440次.制作电子卷宗129件411卷。通过“12309”互联网平台受理、公开信访事项,受理来信来访案件12件14人。
(二)加强执行力度。创建全盟首家“公安+法院”执行联动工作室,实现公安与法院资源整合,平台共享。2024年以来,旗人民法院累计受理涉府执行案件7件,结案7件;涉企执行案件107件,结案77件;涉民生执行案件56件,结案43件;涉金融执行案件78件,结案73件,旗公安局协助临控2人次,查控车辆10台次,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坚强司法保障。
(三)强化普法宣传。旗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2次。组织政法各单位、旗工商联与重点企业召开优商恳谈会暨民营企业家法律维权服务联席会议2次,挂牌成立“金盾护航”法律服务中心,制定“一企一警”“一企一策”“一企一档”工作机制,选派中心联络员2名、司法服务员4名常驻中心开展服务,并开通热线电话2部,进一步畅通政法机关与企业联系沟通渠道,让法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行数字化管理。构建集智慧党建、政务公开、平安乡村、网格管理、积分管理、信访代办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乡村云平台”,提供覆盖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的智能综合服务。群众可应用手机APP“随手拍”“事件上报”“信访代办”功能模块,随时向执法办案单位和监督部门反馈问题,拓宽了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渠道。
主办单位:正镶白旗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 :1525290001
电话:0479-6521530
网站支持IPv6